醫藥用塑料瓶作為藥品包裝的核心載體,其規格設計需嚴格遵循藥品特性與使用需求。當前主流規格以容量劃分,涵蓋10ml至1000ml不等,適配不同劑型需求。例如,小容量(10-30ml)多用于口服液、眼藥水等高精度劑量產品,瓶身采用窄口設計配合滴管或噴霧裝置,確保單次用量準;中容量(50-200ml)常見于糖漿劑、外用洗劑,瓶口加寬便于傾倒且配備兒童安全蓋;大容量(500ml以上)則多用于輸液劑、消毒劑等工業級包裝,需通過抗壓測試與密封性驗證。
醫藥用塑料瓶材質選擇與規格形成互補體系。聚丙烯(PP)因耐受高溫特性,常用于需高溫注射劑瓶,規格多集中在50-200ml;聚乙烯(PE)憑借柔韌性優勢,成為口服固體劑瓶的主流材質,支持100-500ml多樣化規格;聚酯(PET)則以透明度高、阻隔性強的特點,主導10-100ml口服液市場。材質與規格的匹配,有效延長藥品保質期并降低運輸損耗。
醫藥用塑料瓶未來規格發展呈現兩極化趨勢。一方面,個性化醫療推動小規格(5-10ml)單劑量包裝普及,減少交叉污染風險;另一方面,慢性病管理需求催生1000ml以上超大容量瓶,通過智能標簽實現用藥提醒功能。規格創新始終圍繞"安全、便捷、環保"核心,如可降解材料與輕量化設計的結合,正在重塑醫藥包裝行業標準。